-
民族文化
祁丰藏族乡藏族其先祖世居西康,即今四川西部的阿坝、甘孜云南迪庆、西藏昌都,属窝绒宗喀部。因战争奉命来到此地戌边。初来时,全体将士及家眷三万多人,以长矛为武器,矛头系黑牛毛缨。藏语“黑缨”为“东纳”,因此,后人逐渐称他们为“东乐克部落”。祁丰藏族称自己为“博”、“博巴”,“博”指西藏,“巴”为人意,就是“西藏人”的意思,所以有人称其为“西北的康巴人”。 “东纳”人原为一部,后因长期分别镇守不同的关隘,逐渐分为三部。一部为“卯来泉族”,正头目为乔姓(藏语“周掌印”),以大布施得达赖喇嘛赏赐为世袭头目…
-
礼仪习俗
藏族十分注重礼仪与操行,待人诚心。尤其讲究尊老爱幼,忠实守信。对老人和长辈孝敬礼貌,对晚辈幼小呵护有加。每逢年节,各家各户都要相互拜访走动。平时相遇后要问老问小,问寒问暖,询问家庭生活和畜牧生产等。 丧葬礼俗有自己特定的规矩,过去以火葬为主,还有极少数实行天葬。现在很少有天葬,均实行火葬。藏族人死后,将逝者捆成胎儿形,用一丈二尺白布或口袋裹包起来,叫做“收灵”。请来喇嘛念经,停尸不超过三日后选择地点,用松柏木火化,而后用小白布袋、木匣或瓦罐盛入骨灰,葬在精心选择的净地。
-
饮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与其它民族的互相交往而逐渐变化的,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不同与变衍。过去,由于生产生活环境的局限,肃南藏族久居深山过着游牧生活,饮食多以肉乳为主,粮食次之。如今,酥油奶茶、奶制品、牛羊肉已成为副食,一日三餐与汉族地区没有大的区别。 草原上有这样的说法:“宁可三日不吃饭,不可一顿不喝茶”,对于牧民来讲,每天就是以饮茶开始的。平时所吃的面食有:面条子、揪片子、炮仗子、搓鱼子、鸡肠子。肉类花样有:手抓羊肉、清汤羊肉、黄焖羊肉、羊肉垫卷子。饮食方面主要忌驴、马、狗肉,鸡、鱼等。祁丰藏族特别喜欢…
-
语言文字
祁丰东纳的藏语属现代藏语三大方言之一的安多生活方言之列,同时这里的藏语中至今仍保留着好多的吐蕃王国时期、或者说是古代藏语中的语素成份。当然,从唐代以前,他们从青藏高原到瓜、沙二州近三百年,而后移居肃州南山的“三山口”一带长期和邻近的汉族地区往来频繁,所以在语言词汇中也加入了不少的汉语成份。如今,祁丰的藏族群众绝大多数人懂藏语而不识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