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丰藏族乡腰泉村“一村一策”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计划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新一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省、市、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有关文件精神,紧扣在2023年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集体经济“5万+”的目标,按照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肃南县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村“两委”班子带头,研究理清我村发展思路,将以增加集体收入、扩大集体经济经营性占比、增加村均收入为目标,根据我村实际,制定本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收“一村一策”计划,以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带动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一、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腰泉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居民点地处祁丰藏族乡文殊沟小集镇内,原村址及腰泉村现代农业养殖区(西沟地农饲点)在祁丰藏族乡西南方,距离乡政府驻地56公里。现有草原面积83.33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68.8万亩,集体面积14.53万亩),耕地面积1409亩,(含集体耕地684亩),已实施整村禁牧。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74万元,纯收入570.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857.8元。2022年劳务输出共计97人。
(二)村两委主要情况。全村现有农牧民66户259人,常住人口23户94人,劳动力159人。目前腰泉村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现有干部7名,其中支委3名、村委5名,交叉任职1名;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7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6名,女性党员4名,大专及以上学历8名。另配备驻村第一书记1名,包村干事1名。全村低保户共8户13人,2022年,落实低保补助资金46284元,一类低保户1户3人,二类低保户4户4人,三类低保户3户6人。持证残疾人7户7人。
(三)村集体基本情况。饲草作物种植为村内主要经济来源,2022年,饲草作物种植收益3万余元;现有公司、专业合作社共9家,分别是:腰泉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腰泉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腰泉村新东纳农民专业合作社、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建硕劳务有限公司、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玉诚峰劳务有限公司、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磊翔劳务有限公司、甘肃盛信业劳务有限公司、甘肃嘉聚鑫劳务有限公司、甘肃祁丰欣达工程有限公司。
(四)村集体积累资金。目前腰泉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靠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村集体草原补奖面积14.5262万亩,每年草补政策资金收入485175.08元。
二、发展思路
结合本村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模式。
- 依托小集镇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盘活村级不动产资源,以发展西沟地现代产业发展基地为抓手,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资源变资金。
- 根据《肃南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向村集体股份经济公司改革。
三、具体计划
(一)做强畜牧养殖产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西沟地养殖基地为中心,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牧户”模式,打造腰泉村现代绿色产业园区,实现种养一体化,做到品质优特、设施精良、生态优美,集体增收,牧户分红;推动畜种多样化,培育优质品种,重点养殖高山牦牛、品种肉牛、多品种羊,满足不同地区和民族肉食品差异化消费需求。
(二)壮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规范运营,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流转牧户撂荒地和集体耕地,种植饲草料和农作物保障牲畜饲养供给;高标准落实生产人员、生产措施和技术要求,生产具有藏乡特色农畜产品,同酒嘉单位和周边企业建立互惠合作关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三)探索休闲旅游,加快农牧业转型。建设西沟地产业发展基地三期工程,绿化硬化美化园区风貌,重点完善暖棚、截引(管道)、无害化处理池等配套设施,粪污资源循环利用;依托国家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资金,开发大黄沟滩地,扩大种养殖规模,丰富腰泉村现代绿色产业园区体验休闲娱乐内容,创建高原驿站、高原夏菜、舍饲养殖、观光旅游为招牌的“农牧业+”特色品牌,开拓互联网平台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增产创收。
(四)拓展劳务输转新渠道。充分利用临近酒嘉地区的地理优势,向外输送富裕劳动力。通过与用人单位协调劳务输出,组织劳务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劳务人员技术水平,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助推全村劳务输出,实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目标。
(五)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转变经营模式的大方向,腰泉村计划于2023年3月完成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系公司化改革,力争在2023年5月完成公司化改革,通过公司化改革运营增加村集体收入。
四、项目效益分析
通过以上措施,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机制更加完善、收入结构更加优化、发展质量全面提升。预计到2023年底,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以后每年达到稳步增加10%左右,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