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丰藏族乡祁文村“一村一策”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计划
为了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结合我村工作职责,紧密结合实际,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村庄基本情况
祁丰藏族乡祁文村旧址位于祁丰藏族乡下红土湾子,距离小集镇172公里,现已整村搬迁至祁丰藏族乡东纳藏乡集镇,村委会设在腰泉大院。祁文村现有藏、汉2个民族37户112人,其中集镇常住户占50.9%,剩余49.1%的村民主要居住在酒泉、嘉峪关、肃南县城等地。祁文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3名。耕地面积86.01亩,草原总面积51.35万亩。202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04.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0.8元。
二、创建计划
(一)坚持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着力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
发展规模高效养殖,推动产业动能高效输出。计划将祁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牛羊养殖场在保持原有的养殖规模上,进一步扩大原来的养殖模式,发展生态种养殖,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让更多群众收益。目前特向乡政府申请将养殖小区西侧临近约40亩耕地划拨给我村开发牧草种植地,解决我村“有地喂养,无地种草”的困境。同时,在现有羊舍、牛棚周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发展道路1公里,建设冷库等配套设施1套,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不断修建完善养殖设施,推动传统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养殖转变,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二)转变多元化发展理念,着力增加家庭工资性收入
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任务,纳入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赴外观摩学习村集体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等农民技能提升工程,依托东纳藏乡集镇文旅产业和酒嘉多元化的发展,夯实村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促进技术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三)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活力,着力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
年内组织我村劳动力参加舍饲养殖、旅游服务、民族手工艺、藏语藏餐、网络直播、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支持和鼓励村民结合家庭实际,进行创业经营和劳务输出。以现有个体经营户为示范点,大力倡导餐饮服务、民族手工艺等产业发展,创造就近灵活性创业机会,力争每户有一个技能人、就业人,实现一户一技能,推动藏乡文化旅游与个体服务、手工产品、牛羊肉销售等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积极融入藏乡文旅产业发展。
(四)抓深抓实抓细乡村治理,着力提升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对农牧民所在社区及三包环境卫生区域常态化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充分发挥村规明约的自治作用,把参会议事、义务劳动、先锋引领与意识形态等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对参与会议、劳动以及评选为先进模范事迹的农牧民给予“巾帼佳美积分超市”积分,对违纪违规负面行为给予扣分处理,建立评比、奖惩机制,激励群众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组织“网格长+党员+班子成员”的服务小组,结合“三抓三促”工作要求进行入户走访,汇集村情民意及困难需求,依托集镇平房区生态宜居工程项目的实施,上半年推进完成小集镇河北片区2户、河南片区3户老旧自建房拆除任务,依托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的实施,与肃南县自然资源局对接祁文村居民点旧址(下红土湾子)17户平房拆迁。
三是筹办、参与藏集及各类文化活动的同时,在民族运动会、民族艺术节等节庆活动期间,由村“两委”筹建“东纳牦牛帐篷”,动员村民以帐篷、藏装、藏语等传统民族元素为背景,经营销售牦牛酸奶、酥油奶茶、民族手工艺等农特产品。
四是计划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与陶丰村、腰泉村合作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楼顶300平方空闲屋顶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解决自身用电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