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口村-发展定位
支部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从严落实组织生活会,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体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将党支部打造成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进一步彰显党支部在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深入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加强1预备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教育,确保预备党员按期转正,积极分子如期培养发展,力争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优秀的年轻人才。
产业谋划发展:一是打造生态家园,发展高效庭院经济。注重绿化美化细节打造,持续开展乡村环境绿化、净化、美化行动。依托自然景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土地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农(牧)家乐,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民俗体验转变。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大力推广特色产品,探索发展“快递+特色产品”的流通模式,助力庭院经济做大做强。二是发展高效养殖,推动产业高效输出。基于生态养殖产业,聚焦打造“绿色牛羊肉”品牌,重点抓好牛羊屠宰、“排酸”分割售卖、精品包装、营销网络等重点环节;通过集约化经营、标准化屠宰、品牌化打造,逐步形成“合作社+农户+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三是发展特色种植,不断夯实产业基础。针对本村近年来在花卉制种和药材种植方面积累的经验技术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激活土地存量资产,发展产业带头人,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土壤及光热条件的花卉、药材等特色种植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解决高效特色产业缺乏、土地产出效益较低、农民增收乏力等突出问题。四是强化劳务输出,持续拓宽增收渠道。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任务,纳入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等农民技能提升工程,主动融入县、乡、村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同酒嘉地区用工单位用工需求对接,抓好就业信息服务,有力推动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乡村建设规划:立足现有建筑风格,在保持藏式传统建筑文化特质的同时,注重建筑景观环境和建筑本身的人文属性,合理处理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融入藏族文化元素进行改造升级,着力打造“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藏族村落。
村级集体经济:一是盘活村集体资产。利用村级草原奖补积累和村内建设用地,拟建设饲草料存储棚,配套建设加工场所,以股份合作社集中购置饲草料的形式降低成本,并生产出售饲草料产品,使群众、村集体受益;二是自营发展。结合三变改革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或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合作社以带动当地村民致富为目的,积极鼓励本村农牧民加入,利用前期品种羊养殖基础进行品种羊养殖,所产生的收益除按股分红,其余部分为村集体所有;三是短期租赁。将公共设施租赁给本村需要的牧户使用,通过租赁增加公共设施使用率及日常维护,并收取一定租赁费增加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