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堡垒夯基础,支部引领催振兴

——张掖市肃南县祁丰藏族乡腰泉村党支部典型案例

腰泉村位于逶迤秀美的祁连山北麓,隶属张掖市肃南县祁丰藏族乡,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行政村。全村共有村民66户256人,草原83.33万亩,耕地359.38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5名。2011年,全村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辖区内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但随之而来,农牧民禁牧后无事可做、闲散在家,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转型缓慢等问题日渐凸显,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亟待提升。村党支部为切实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近年来,始终坚持发扬“务实苦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团结带领党员群众积极适应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将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实践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新路子。

统一思想共识,凝心聚力谋发展。在支部书记带领下,班子成员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始终把支部建设作为事关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自身能力建设,做细做实党建工作成效,规范村支部议事程序,更好地落实民主集中制等组织原则。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落实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要求,确保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保障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自治监督的权利和途径,不断提升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意识,推动基层党支部切实履行责任,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真正发挥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强堡垒夯基础,支部引领催振兴

注重人才培育,强根固本筑堡垒。俗话说,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近年来,村党支部从强支部、抓班子入手,大力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推进“能人”治村、“乡贤”治村,把一批自身能力素质高、产业发展好的党员选进班子,切实增强了支部班子驾驭工作、引领发展的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对村书记和主任后备人选,充分考虑年龄、知识等因素,主动压担子、教办法,为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打下坚实基础,至目前,共储备8名后备村干部,其中年龄35岁左右5名,高中以上学历4名。

多措精准发力,激发发展新活力。乡村振兴离不开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经过村两委班子、党支部党员及村民大会多次商讨,村党支部多方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夯实养殖设施基础,积极争取养殖贴息贷款利好政策,为禁牧后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组织党员创业致富能手现身说“法”、示范引领,帮带群众发展产业,提振群众发展信心。近年来,全村共培育养殖大户4户,实现羊存栏量1000余只,黄牛存栏150余头,牦牛存栏100余头。充分利用临近酒嘉的区位优势,组织闲散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着力提升群众的创业能力和劳务技术水平,通过鼓励本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吸收劳务人员、与酒嘉用人企业协调劳务输出、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等方式,涌现出在嘉峪关创办驾校的乔进军、在酒钢稳定开展劳务外包的马柏鹏等自主创业典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助推劳务输转持续发展,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近年来,年均组织外出务工80余人,年均劳务收入100余万元。

建强堡垒夯基础,支部引领催振兴

盘活资源优势,探索变革新途径。在找准群众增收路径的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王勇同志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盘活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动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村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组织党员群众多地观摩走访和交流学习,积极筹建合作社进行农牧村“三变”改革,响应肃南县“牛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发展黄牛舍饲养殖,全面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村党支部以本村原居住点西沟地为基础,对西沟地684亩废弃宅基地进行复垦整理,并配套农田水利灌溉渠道6公里,同时投资250万元修建3万m³蓄水塘坝一座,满足了复垦土地灌溉及种养设施用水需求。下一步,村党支部将持续“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以高原驿站、有机种养为招牌的“山地农牧+山地旅游”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振兴村域经济。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