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于民的“领头雁”
–肃南县祁丰藏族乡腰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勇同志典型材料
祁丰藏族乡腰泉村位于祁丰藏族乡西南方,距离乡政府驻地56公里,现有农牧民66户269人,常住人口67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7名,少数民族党员16人;全村草原面积83.33万亩(人均草原0.32万亩,村集体草原为14.5262万亩,村集体无流转草原,共65户252人享受第三轮草原奖补资金,人均2.83万元。)耕地面积1049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684亩)。整村搬迁至祁丰藏族乡文殊沟小集镇后,村级活动场所不足、党组织凝聚力不强、产业布局单一、发展前景不明,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都成为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2016年村级致富带头人王勇同志被公选为腰泉村党支部书记,当上了村里的“掌门人”,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面对这些问题,刚开始他也感到不知所措,心里迷茫过,但他在冷静思考后,与群众沟通、与两委班子商量,确定了“抓队伍、兴产业、化纠纷、树新风”的发展思路。
严自律做表率,提升团队“战斗力”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王勇同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他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网络平台,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践行“深学、实干、常思”,有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他常说,村“两委”班子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班子能否搞好团结,能否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抓好“两委”班子建设,他坚持以大局为重, 坚决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对村内重大事项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努力消除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隔阂和疑虑,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为进一步提升“两委”班子工作效率,提高群众工作满意度,他还坚持把强化作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在日常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以身作责、率先垂范的带头作用,决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发现有损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人或事时,及时给予批评、制止,班子整体作风建设显著增强,办事效率有效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夯基础兴产业,助民实现“富裕梦”
王勇同志始终将“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为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腰泉村原是个以牲畜放牧养殖为主的纯牧业村,自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全村产业转型一度陷入困境。王勇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多方争取建设施、引导扶持讲政策,加大培训教技术”的发展原则,结合农牧村“三变”改革工作落实,先后完成684亩废弃宅基地平整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6公里农田水利灌溉配套渠道建设。近两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410余万元在西沟地建成一座3万立方米的蓄水塘坝及腰泉村现代产业发展基地,为腰泉村未来的“山地农业+舍饲养殖+特色餐饮+山地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设施保障。
王勇同志积极响应上级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和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的号召,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大力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新模式,动员本村61户村民积极投资入股,成立腰泉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入股资金101万元,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充足动力。2021年,西沟地牧草基地土地流转后首次种植燕麦,当年收割饲草作物56吨,村集体累积收益资金10万元。“虽然通过土地承包,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万元,但是我们还是觉得没有使用好这块土地,群众对土地和养殖大棚也有新的想法”,王勇同志说,为此他及时召开群众大会、党员大会、“两委”班子会议,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最后决定收回土地的经营权。2022年,西沟地牧草基地已由村集体合作社自种燕麦、苜蓿等饲草作物,养殖基地对外承包,现养殖高山牦牛250头、品种肉牛40头,2022年村集体收益12万元。同时,村集体合作社对产业基地人畜饮水、耕地围栏、农田高效灌溉和场地道路进行改造提升,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夯实了基础。
“放羊没有草场、种地没有土地,我们也没有其他一技之长,怎么才能让“钱袋子”鼓起来呢”,这是腰泉村的群众经常思考,也是经常向王勇同志说的话。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创业能力和劳务技术水平,王勇同志主动联系、协调乡民政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并通过鼓励本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吸收劳务人员、与酒嘉地区的用人企业协调劳务输出、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年均组织外出务工人员80余人,实现年均劳动创收100余万元。他还深入农牧户家庭,全面掌握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对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的困难群众家庭,积极为其争取低保政策和县、乡临时救助政策,累计为全村8户13位困难村民落实低保补助资金46284元,为全村11户11位争取各类临时救助资金65305元。
保稳定促和谐,当好群众“主心骨”
腰泉村草原都在大山深处,里面工矿企业众多,牧户和企业之间的矛盾问题也比较突出,群众反应也比较强烈,王勇同志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维护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带领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群众的“主心骨”。与主管部门联席、与驻地企业沟通,依法为群众调解纠纷,近年来,累计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为群众和村集体争取各类赔偿、补偿资金累积900余万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紧紧围绕“党建+网格化”和群防群治,及时排查、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充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村和谐稳定。
讲文明树新风,建设美好“新农村”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王勇同志在村委会配套完善村“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阵地,借助“三八”“五四”“文化艺术节”等重要节日,精心组织村群、团、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满足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广泛开展评选表彰了“好媳妇”“好婆婆”“致富女能手”“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方位、多层次巩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王勇同志始终坚持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履行基层干部职责,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和牧民增收致富,想方设法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多次被组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业创新能手”、“劳务输出先进个人”,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好”村干部。
王勇同志时刻牢记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重任,坚持做到对工作勤勤恳恳,对事业兢兢业业,对群众始终情深意长,对自我始终严格要求,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为腰泉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