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丰藏族乡珠龙关村“一村一策”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护、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能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结合我村客观实际和发展优势,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主线,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现状分析

(一)珠龙关村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珠龙关村地处高原地带,原村委会旧址位于祁青工业园区,离市区较远属偏远山区。2016年全村禁牧后,村民大多数搬迁至文殊沟及酒嘉地区。现村委会驻地在祁丰藏族乡文殊沟小集镇。全村共有居民57户180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93人,各民族人数情况藏族156人、裕固族4人、汉族15人、回族4人、土族1人。常住人口89人,其中19岁及以下15人,占16.9%;青壮年劳动力(19-59岁)48人,占53.9%;60岁及以上26人,占29.4%。外出流动人口91人,占全村人口51%,主要流向嘉峪关、酒泉、张掖等地,从事行业主要为第三产业。草原总面积49.57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49.57万亩,人均草原2784.8亩,村集体草原为10.31万亩。全村草场核定载畜量为13769.4个羊单位。土地总面积54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40亩,人均耕地面积1.36亩,实际耕种面积75亩。

2、产业发展情况:

全村各户共计牛存栏11只,羊存栏147只,家禽存栏59只。村民主要靠打工和草原生态补奖资金作为收入来源,人均13449.87元,集体收入45万元。

(二)发展优势

珠龙关村现村委会驻地文殊沟小集镇,可依托小集镇文旅产业发展来发展自己的文旅产业。

三、目标与实施步骤

一要大力开展规模化养殖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扶贫扶助资金,整合集中使用各项支农资金,动员有能力的村民在开发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增加家庭经营收入。

二要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大力鼓励有情怀、有理想、有责任、有才能的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激励青年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能、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助力。通过我们的努力,带动村民一起发展、一起致富,让更多外出务工青年、村民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机遇,让他们主动返乡创乡,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要多措并举为民增收。积极争取工程,寻求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落实公益性岗位政策,继续聘用村级保洁员,多管齐下,努力增加村民收入。

四要成立村级文旅公司。今年上半年,成立珠龙关村集体经济公司,并逐步实体运营。

主要经营模式:采取引入投资主体、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吸引村民资金入股等方式,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企业法人为主体、有限责任为核心、公司企业为形式的农牧村集体所有制实现新模式,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农牧村集体企业制度,逐步推动村级资产资本化、土地权益股份化、经济发展市场化。实行“党建+农户+村级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化运营。

具体做法:

    1)政策宣传动员(20231月)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宣传文殊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成功经验并征求村民及两委班子意见建议。

    2)启动准备阶段(20232月-2023年3月)

全面调研分析,确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内容,确定公司组建模式,组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成立集体经济公司。

3)实体运行阶段(20234-2023年5月

组建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并落实管理人员,建立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制订章程完成集体公司注册。开展各类经营活动,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推广珠龙关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做法和经验。

4)试点推广阶段(2023年6月以后

制定扩面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章程及内部管控制度。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