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纳藏乡小镇文旅产业党建联合体

东纳藏乡小镇文旅产业党建联合体是祁丰藏族乡党委按照市委“四化四提”强基固本行动和县委“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活动的部署要求,以“党建引领、地企融合、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总体思路,依托AAAA级文殊寺旅游景区建立的“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融合发展的区域化党建新模式,是推动农牧村党组织和企业共建共享共发展,全面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而建立的功能性党组织。

东纳藏乡小镇文旅产业党建联合体通过“1+8+N”的组织设置模式,依托文殊寺旅游公司、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嘉峪关关城景区旅游公司等,辐射带动集镇周边文殊村、祁文村、腰泉村、堡子滩村、观山口村、珠龙关村、陶丰村、文殊沟社区等8个农牧村(社区)共同发展,实现文旅产业发展由“单打独斗”向“群策群力”转变、由“各自为政”向“区域共建”转变,以党建融合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联合体将全面推行“12355”工作机制,通过实施组织联建品牌共塑、活动联办教育共抓、人才联育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环境共优、发展联合产业共兴五大工程,实现党建能力提升、党员管理提质、队伍建设提标、产业效能提高、乡村振兴提速五大目标,把“游止一天、玩止一处”的单一文旅产业模式转变为“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融合的产业联动模式,有效提升“圣地文殊·魅力藏乡”文旅品牌竞争优势。

全面推行“12355”工作法,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这一主线,推动转变党员群众思想认识、转变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凝聚乡党委、村(社)党组织、文旅企业三方力量,通过实施组织联建品牌共塑、活动联办教育共抓、人才联育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环境共优、发展联合产业共兴五大工程、实现党建能力提升、党员管理提质、队伍建设提标、产业效能提高、乡村振兴提速五大目标。

组织联建品牌共塑、促进党建能力提升、一是建设高标准党建阵地。依托文殊寺旅游公司场地资源优势,整合联合体成员人力、物力、财力,打造集学习、协商、培训、参观为一体的高标准党建阵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产业集群上,村企联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二是选派专职党建联络员。由乡党委牵头,按照“村企需要、党员欢迎、群众赞成”的要求,选派有能力、有经验的党建工作者担任党建联合体联络员,开展登门服务、解难帮困、管理教育等活动,确保村企党组织时刻保持信息通畅。三是开展常态化练兵活动。结合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等工作,组织联合体党组织书记话经验、晒亮点、谈体会,学习借鉴党务工作经验,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嫁接到自身支部,不断促进党建工作常干常新。

活动联办教育共抓、促进党员管理提质一是实行“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制度。以党建联合体为“轴心”和“纽带”,按照党员人数相近、资源优势相融的原则,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议开展活动。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特色”的要求,在“X”自选动作中,开展理论小轮训、党务实务小观摩、党建知识小竞赛等活动互通党员教育管理经验,互学支部班子建设经验,提升党员综合能力。二是开展“主题党日+特色党课”活动。组建由党员致富带头人、企业负责人、诚信经营者等人员构成的“讲师团”,打造理论教育、文旅产业发展、实用技能教育3大党课专题,各支部结合实际“点餐”,“讲师团”按需送课,通过共学发展政策、共听发展理念、共话发展路径,共谈发展感悟,促进党员互帮互学,增强党员自主创业、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主动性。三是推行“党员三亮+履职践诺”模式。以推行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为载体,紧扣东纳藏乡文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思路,引导广大党员树牢主动服务意识,根据自身技能特长自主认领政策宣传、文明实践、文旅产品制作、旅游文化讲解等岗位职责,亮出承诺事项,通过承诺“上墙”加鞭,责任“上心”促行。

人才联育资源共享、促进队伍建设提标一是不拘一格育才。推行“景区+企业+经营户”培养模式,建立企业骨干与农牧民群众“一对一、一对多”帮带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大力培养合作社领办人、民族文化传承人、餐饮经营者、电商达人等乡村人才。经常性举办文旅产业人才“大比武”技能竞赛,培养懂旅游、善经营的现代农牧民。二是多管齐下选才。持续完善祁丰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借助中秋节、春节等返乡探亲时机,举办返乡优秀人才集体活动,打好乡情牌、亲情牌、友情牌,引导和支持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服务家乡。设立文旅人才工作室,聘任引进文化艺术名人,举办展演交流活动,指导创作和打磨提升文化艺术作品,帮带培养本土文旅人才。三是全面发力用才。建立“企业专家服务团”,根据农牧村发展需求,联合体协调专家服务团成员进村入户,订单式精准化开展技术推广指导、文艺节目编排、人才培养帮带等服务,为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服务联动环境共优、促进产业效能提高一是打造服务管理“综合体”。依托乡便民服务大厅、综合协调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社会组织工作室、视频监控研判室、游客接待中心等功能室,为有意愿参与文旅产业的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场地寻租、证件办理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增强群众支持参与文旅产业的积极性,同时,为游客提供安全防控、线路指引、景点介绍等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旅游环境。二是打造服务管理“指挥所”。深化拓展“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按照“乡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划分党建网格8个,配备网格指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8名,确定党员中心户72户。把景区景点、农家小院、餐饮门店等纳入网格,定期开展“诚信经营户”“最美经营者”“最美景点”等先进典型创评活动,建设经营诚信、服务满意的景区环境,不断增强乡村旅游内在质量。三是打造服务管理“主力军”。创新“党建+菜单式”服务模式,组建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为成员的志愿服务队,通过游客“点单”,联合体“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通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

发展联合产业共兴、促进乡村振兴提速一是擦亮乡村旅游“亮度”。企业对农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烧烤营地、农(牧)家乐、特色手工艺品的运营和管理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合作社、餐饮娱乐场、手工艺制作作坊所在保留部分面貌的基础上,优化景观设计、完善管理制度、改变营销方式,打造“多元化”的旅游文化产品,满足不同人群对旅游度假产品的需求,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亮度”,同时,企业积极为农牧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村民增收致富。二是提升乡村旅游“高度”。依托文殊寺历史遗存等文化旅游资源和临近“酒嘉”两地的便捷区位优势,深入推进文殊寺景区与酒嘉两地文旅公司深度合作,将农牧村天然文旅资源优势融入到酒嘉旅游文化圈,建立游客资源共享平台,采取互相推荐、互相优惠、相互宣传等方式,提高乡村优良生态环境、秀美自然风光、浓郁民族风情、丰厚历史遗存,特色旅游等资源知名度,提升乡村旅游“高度”。三是厚植乡村旅游“广度”。按照企业牵头、农牧村配合的原则,共同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度假休闲、研学旅行、民俗体验、摄影采风、美食康养等旅游要素型产品,把藏乡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把“游止一天、玩止一处”的单一文旅产业模式转变为“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融合的产业联动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厚度”。

返回顶部